LED企业不能只做“搬运工”
摘要: 一条完整的LED产业链由几个环节构成,从上游的衬底材料、外延片和芯片制造,到中游的封装,再到下游的应用,技术特征和资本特征差异很大,行业进入门槛逐步降低。据媒体报道,我国LED产业具有典型的不均衡产业链结构,2008年芯片、封装和应用的产值比为1∶9∶22,产业发展畸形。
购买外国方案引发价格战
目前,全市从事LED照明技术及产品生产经营的企业不过区区60家。仅从数量上来讲,与全市数万家企业总数相比,整个产业实在有点微不足道。按道理说,企业不多,生意应该很好做。但徐冰说,东莞LED产业竞争很激烈。
之所以激烈,是因为一些不具备研发条件、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也参与到LED产品的制造中。没有技术怎么做?徐冰说,企业可以出钱向国外的LED企业购买方案,利用国外企业的方案进行生产。这样做的结果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外观有所差别而已,但在客观上却降低了LED产业的准入门槛,也让行业陷入拼价格的恶性竞争中。
徐冰说,其实企业购买方案的风险很高,做到一定批量后,如果国家政策有变,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无法应对,会“死”得很惨。他还预计,2011年LED行业将迎来大洗牌,有很多企业会垮掉。
企业虽然购买了方案,也可以生产LED产品,但始终位于产业链的下游。徐冰说,这也是广东LED产业的通病,企业的生产制造大量集中在中下游的封装和应用上,中上游尤其是上游相当薄弱。以衬底为例,东莞能做衬底的就只有中镓半导体公司,而这家公司也刚刚起步,投入生产还要一段时间。
梁鸣娟对此表示:“我们不会去生产LED芯片,因为这些核心技术大多被境外公司所垄断,技术上很难突破。就算勉强研发出东西来,也不会有什么市场的。质量不过关的话,你卖的价格只有人家的1/10,人家也不敢要。”
中镓半导体的尝试
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决定放手一搏。这家由光大集团旗下聚民信息科技和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联合组建的公司,去年落子企石镇,目标锁定LED核心领域衬底、外延片和相关精密加工设备。
传统的工艺制备中,外延片在蓝宝石、碳化硅或硅的基底上生长出来,然后再切割、打磨成LED芯片。但中镓半导体另外选择了在氮化镓衬底上长出外延片的路径,这条路一旦走通,可以生产出更优质的外延片。今年,中镓收购一家韩国公司并吸收其技术,斥资4000多万元从德国爱思强(Aixtron)进口两台用于外延片制备的MOCVD(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设备。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